首页 >> 新生引航 >> 正文
我校2015级本科新生“校史校情教育”和“名师第一课”开讲
发布时间:2015-09-30    点击数:

 

9月8日上午,我校2015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在昌平校区礼堂拉开帷幕。校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常保国教授为新生开展了校史校情教育,社会学院马皑教授讲授“名师第一课”。学生工作部部长、学生处处长卢少华主持会议。

卢少华首先代表学校对2015级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与祝贺。他向学生们简要介绍了本次新生入学教育的日程安排,希望大一新生通过两天入学教育的学习,了解法大、熟悉法大、适应法大,成长为卓越的法大人。

首先,由常保国讲授“校史校情教育”。他首先代表学校和全体在校师生对2015级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,并祝贺大家能够来到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、进入作为“211工程”与“985平台”学校的中国政法大学学习。常保国先是向学生们介绍了法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。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拥有60余年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,它随着新中国而诞生,60余年来历经挫折,百折不挠。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发展历史上,有四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节点:1952年,由北京大学法律系和清华大学政治系、燕京大学法律系、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成立,这便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。1960年,北京政法学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6所重点大学之一。1983年,以北京政法学院为基础的中国政法大学正式成立。2000年,中国政法大学由司法部整建制划归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行列,政法大学由此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主流,实现由法科大校向法科强校的转变、由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。同时,中国政法大学也是全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,是一所以法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多学科文科大学,也是一所具有美好前景的大学。常保国指出,法大良好的发展前景,离不开国家政治的昌明与法治的进步,也离不开学校专业背景与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一致。他表示目前国家法律人才缺口很大,鼓励同学们抓住契机,创造辉煌未来。

接着,常保国讲到了法大培养什么样的人才。他指出,法大对于学生的知识、能力、品格、价值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培养具有政治理性、法治思维、社会责任、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特殊人才,是法大对学生培养的共识。面向法治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就业取向,法大的目标是培养品德优良、人格健全、学识渊博、能力卓越、智慧不凡、身心健康的“复合型、应用型、创新型、国际型”高级专门人才。

而就怎样培养人才这个问题,常保国介绍说,我校具有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学校、跨国界的人才培养特色,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第一课堂,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熏陶与社会实践活动相配合的第二课堂,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在教师指导模式方面,法大采用学术导师与辅导员相结合的模式,共同指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,学会自主学习。

常保国对刚刚开启大学生活的新生们提出了三点建议:第一,重新起航,尽快转换角色,适应大学生活,把大学当做一个新的起点;第二,追求卓越,成为肩负中国责任、具有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;第三,砥砺品格,勇往直前。最后,他感谢新生们对中国政法大学的信任。

随后,社会学院副院长马皑教授为新生带来名师第一课。马皑教授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,出版著作20余部,主持课题20余项;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、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、北京市优秀教师、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。他主讲的司法心理学、越轨社会学等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,连续四次被评为法大“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”之一。他以“学习、生活、发展”为主题,从认识自己、提升自己、把握自己三个层次展开讲授。

他首先引入了自己曾做过的一项面向毕业生的心理调查,并以这次调查中的问题及数据为线索展开演讲,贯穿全程。在演讲一开始,他就向新生们展示了受调查毕业生眼中理想的大学生活,借此提醒大家避免进入大学以后的过度放松,引导大家思考未来四年的方向。

接着,他讲到新生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,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、能力水平、兴趣爱好与个人人格。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,他建议同学们要抓住人生最开放的青少年时期,努力学习,提升个人素质。他讲到,学习与提升不仅要学知识,也要学方法,更要学思想,要抛弃快餐式的网络、积极投入课堂、多进行小组讨论与社会实践,最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经典,享受思想的真正盛宴。同时他提醒新生在大学四年中也要注意把握自己,成功学会管理时间,抑制诱惑,平衡环境,最终成功达成自我实现。马皑老师的演讲深入浅出、旁征博引,幽默诙谐的实例夹杂其中,引起同学们阵阵掌声。

校史校情与开学第一课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。会后,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,许多同学已经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,期待能够充分利用法大的教育资源提升自己,在不久的将来让母校以自己为荣。

(图/摄影工作室 尹建峰 编辑/米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