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武装部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【迷彩青春 筑梦军营】李能娜:放飞青春,梦圆军营
发布时间:2016-05-09    点击数:

 

【编者按】

一身戎装,飒爽英姿;一腔热血,满怀抱负。携笔从戎,磨炼意志;沙场点兵,报效国家。

自2009年来,先后有66名法大学子响应国家号召,积极应征入伍,投身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事业。在军营两年服役期间,他们从摸爬滚打中锤炼了钢铁般的意志,从严明的纪律中铸就了神圣的使命,从复杂而真实的任务中积累了沉着淡定,从相隔万里的思乡中顿悟了感恩回报,从与战友们的朝夕相处中收获了团结共赢,他们展现了法大人的激情与傲骨。

现在,退伍回来的他们,以最美的词句讴歌军旅生涯,以不尽的思念化成一行行文字,其情也深,其意也浓。他们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,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成长成才,火红的青春在八一军旗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
强国强军中国梦,学子圆梦正当时。


李能娜,女,刑事司法学院2011级本科生,2011年12月入伍,2013年12月退伍。服役期间,连续两年被评为“优秀士兵”,并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退伍后继续在中国政法大学修读本科课程,并用三年时间修完了四年的课程,提前毕业。现已被录取为清华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研究生。

自小起,进入军队便是李能娜的梦想。高考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军校,却遗憾失之交臂。以优异成绩进入法大的她,本以为从此无缘军队,没想到一次军事理论课却迎来了转机。

进入大学第一年十月的军事理论课上,武装部的干部来进行征兵宣讲。李能娜便站起来问了关于进军队的资格问题,主要是自己的视力能否达标。在武装部的人离开的时候,她又遏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追了出去,就征兵入伍的连续问了许多问题。武装部干部肯定的答案增添了她的信心,在体检合格后,李能娜终于进入了她梦寐以求的军营。

穿上军装,梦想就此起航。

初入军营,铸造军人本色

李能娜喜欢军营,也喜欢军人这个角色。

真实的军营生活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金戈铁马,作为一名新兵,李能娜的日程被安排的很紧,每天要学习专业知识,进行体能训练,整理内务,打扫卫生。整日有规律的训练内容虽然使她身心俱疲,但从小就不服输的性格,还是使她一直努力坚持到最后,并且练就了一身出色的军事技能,铸造了自己的军人本色。

在她的记忆深处,新兵连的训练非常艰苦。不管任何恶劣的天气,她们都要坚持训练。每一整套的训练项目下来,新兵连的每个人的体能都达到了极限,有时甚至会体力透支,训练强度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。

刚入军营的李能娜在体能上并不占优势,所以总是一遍遍给自己加练,在别人偷懒的时候她却始终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。即使每天都有高强度的训练,但她仍坚持每天多做100个仰卧起坐。李能娜坦言,自己最初走正步时脚腕压不下去,所以队列练习的动作并不标准。为了使自己不落队,她每天都要压脚腕,让战友坐在她的脚腕上,强忍着疼痛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李能娜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,获得了“优秀士兵”的称号。

在普通的军营生活里,李能娜在慢慢改变。纪律如同一个模板,规范了她的言行,教会了她军队生活的准则;叠被子、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教会让她学会了耐心,懂得怎样努力去把一件普通的小事做到最好;体能训练中的每一次磨砺,每一次坚持,教会了她坚强与执着。

军队生活不是想象中的铁马冰河,穿上绿军装的李能娜在训练场上洒下了青春的汗水,在军营日常里释放自己青春的激情,完成了从一名普通人到士兵的蜕变。 

认真负责,战友携手同行

告别了昔日朝夕相处的新兵连战友,李能娜被分配到了通讯连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通讯兵。

“通讯兵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只是接接电话,其实通讯兵是各兵种之间的连接线,是部队和首长的千里眼顺风耳。”李能娜深知通讯兵任务的重要性,在每日的工作中,当初那份渴望进入部队的那份热血与激情,沉淀为对于国防安全的抱负与担当。

融入通讯连的李能娜始终用高标准要求自己,力求把普通的军营小事做到最好。当同年兵在谈论奢侈品,她在想着军营事务,一遍遍地推导怎样把事情做到最好。闲暇时刻当室友在闲聊的时候,她便一个人看书,给自己充电。

“工作认真,责任心强”是部队领导在评价李能娜时最常用的形容词。在面对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,她都全力以赴,经常在任务繁重的时加班到深夜,只为保证能按时完成。除此之外,李能娜还经常主动请缨做着自己的分外之事,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,还将退伍老兵的档案资料整合,制作成格式一致的表格,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查询的效率。

在军营生活里,李能娜结识了许多很优秀的战友,战友们给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与感动。

面对岗位的难题时,他人提供的帮助也带给了她难以磨灭的印象。进入军营的第9个月,李能娜被分配去了一个本应该由老班长所做的岗位。面对困难,李能娜没有选择退缩,而是迎难而上。但当时她刚到军营不久,对军队的许多情况还不是很了解,岗位上的许多事情她都不是很明白。这个时候一些机关干部和许多其他营的文书纷纷伸出了援手。手把手的教她如何做这份工作。使她不仅顺利的完成了许多工作,而且受到了领导的表扬。

李能娜也会用自己大学生的身份与学识给予战友许多帮助,在战友们遇到法律问题向她咨询时,她总是义不容辞。即便是在退役之后,她也经常帮助战友处理一些法律问题。   

在提到对未来参军的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建议的时候,她同时也希望法大的师弟师妹们可以携笔从戎,用好自己大学生士兵的身份,去到军营可以多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战友。“现在军队正在改革,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军队的改革联系起来,多为军队做贡献。战友以及他们的家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法律问题,你可以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他们一些建议。”

积极主动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对战友的热心关怀,也使李能娜在军队连续两年获得了“优秀士兵”的称号,并且在服役期间以“义务兵”的身份入了党,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。

整点行囊,扬帆重新起航

脱下戎装,李能娜回到了法大继续她的本科学习。变化的是学习生活环境,不变的在军营中磨练出的坚韧与毅力。

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大学生活,每天早睡早起,坚持运动,是寝室伙伴心中的不二榜样。谈及军营生涯带来的变化,她说:“刚到大学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迷茫,再加上刚入大学时忙着社团活动,也没有思考过怎样学法学。从军营回来后更加愿意去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,学习也变得更有动力。”

回归校园生活后的她不断挑战自我,向学校申请提前毕业,将四年的课程压缩成三年。获得学校批准后她第一个学期便选了30多学分的课。“当时这样做说实话其实压力很大,因为刚回学校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适应的,毕竟已经有两年没怎么看过课本了。但是在部队的时候一直处在高压的生活状态下,所以觉得这点压力自己能够承受。”

顺利完成大学课程的她看到了清华大学有“退役大学生士兵”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,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的她决定试一试。但是当有这个打算的时候考研报名已经开始,只剩下两个月复习的时间。在考研的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困难,例如复习时间太短;清华的学科体系和法大不一样,需要重新学习清华的教材;而且清华录取研究生的人非常之少,搜集清华考研的信息比较麻烦。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,李能娜没有服输,骨子里那份军人的坚毅使她直面挑战。积极结识考研的同学,与她们交流学习的经验。虽然复习时间短,但是她抓紧每一分每一秒,每一天的都让自己过得很充实。

翻开李能娜的记事本,每一天都被计划地满满当当,虽然密集却又井井有条:每天要做哪些任务分门别类地写在本子上,每做完一项任务就打钩或者划上横线。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,使李能娜能在紧张的考研备考期间从容淡定,有条不紊,为其考研之路的通畅奠定了基石。“这个学习习惯也是我在部队养成的,当时部队里有很多不同的事需要安排,所以必须每天列这样的计划表才不会遗漏小事。”李能娜回忆说。

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,对于李能娜而言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事,2015年国家新出台的“退役大学生士兵”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她架起了一座通向梦想的桥梁,而在部队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和磨练的坚韧毅力,更是她迈向人生更高点的内在动力。李能娜说:“不去军营,我也许考不上清华的研究生。”

在军营完成对人生的重塑是一种失去和获得的过程。李能娜放弃了两年舒适的大学生活,选择军旅;放弃了幻想和浪漫,选择了踏实和努力。而军队的精神也磨砺了她,让她变得更自信、更勇敢。她说:“投身绿色军营,能为祖国的繁荣安宁和人民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奉献自己的青春,我不后悔。”

(文/陈艳)